新闻资讯

东数西算: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
来源:雷锋网 | 作者:雷锋网 | 发布时间: 1328天前 | 1508 次浏览 | 分享到:
贵安数据中心将成为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整个项目完成后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2016年,华为云与贵州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一期共建9栋机房


      云技术只有到了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化,才能发挥集约化的优势作用。而作为支撑云计算服务的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由于云架构所带来的变化,使得云数据中心逐渐在环保、节能、自动化、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展。


      据预测,贵安数据中心将成为华为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整个项目完成后可容纳100万台服务器2016年,华为云与贵州省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一期共建9栋机房,预计在三至五年内将建成更多的机房。与以往已经开服并投入生产的云数据中心相比,百万级规模的超大数据中心,已成为许多云厂商着力发展的方向。


      贵安数据中心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来自于华为和华为自身对数据中心的业务需求,另一方面来自于数据中心自身在百万集群规模开发时对能源消耗、可靠性本身的规划。



      不一样的“大型”数据中心


      目前,华为云在中国拥有5大数据中心。这其中,贵安、乌兰察布是华为云一南一北两大云数据中心,同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地区布局三大核心数据中心。华为云数据中心的冷、温、热布局由时延决定。冷服务主要建立在低成本地区,温服务可以贴近沿海的低成本地方,在靠近客户需求的地方布局热服务。


      当前,国内头部云厂商以及运营商都在加快建设云数据中心,并根据不同地区各有特色。虽然从地域性角度考虑,政府政策的支持也会推动云数据中心的使用,但更重要的是,华为云将继续致力于打造不同地区数据中心的差异性。


      华为云营销部长董理斌如是说

      “比如在正在建设的乌兰察布数据中心,我们希望将其打造为动画渲染基地。结合我们自身在服务器优化、AI等层面的优势塑造,首先将(动画渲染)这部分客户吸引过来。”


      但在贵州,华为云已经为超过800家贵州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服务,全省62家省直部门的1438个数据资源已经上云


      他说:“在贵安数据中心,如果以贵州为中心,用一千公里画一个半径,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的服务范围能够辐射到重庆、广西、广东、云南、四川等周边省份和地区。”。



      据了解,贵安数据中心将作为华为x云业务的重要承载节点,承载华为云和华为流程IT、消费者云等业务,目前已部署了华为消费者部分业务。


      近年来,华为云与“云上贵州”在政务云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建立了“一云一网一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也许,随着华为云数据中心在贵安的逐步落成、开服,通过与云上贵州的合作,这里也进一步支持更多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除数据中心本身外,华为云贵安数据中心还将承担华为全球 IT维护工程师基地、员工培训实习基地的职能。每年将有大约600-800名 IT维护工程师为数据中心提供支持和服务,每年将有大量的人员来园区进行全方位的实战培训、实习等。随着贵安数据中心的逐步实施,可以说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华为云上业务的强大支撑,并将逐渐适应容纳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和计算形态。


      关键字:低碳,智能


      “绿色低碳、智能化”已成为检验数据中心的主生命线,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数据中心自身的效能。


      就绿色低碳而言,贵安数据中心能够达到1.12的体PUE (数据中心总能耗/IT设备能耗)。要完成这一步,首先要选择的位置。贵安地区年平均气温15℃,空气质量好,无微粒和化学污染,可采用直通通风方式,充分利用天然冷源。冷风通过建筑物的百叶窗进入机房,热风通过热通道从屋顶上排出。数据中心设施区和办公区域采用中温冷冻水系统,散发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瀑布和湖面进行自然冷却,另一部分通过热回收技术在游泳池和办公区进行冬季制冷,实现余热回收,减少热损。另外,贵安数据中心引进了液冷技术,提升设备密度降低能耗比,实现了热量直接从芯片上带走。


      与此同时,数据中心还利用 AI技术进行削峰平谷,使各个服务器的负荷平衡,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电力供应方面,以功率半导体取代铜器件,进一步降低了供电损耗。在满载状态下,每年可节约电力10.1亿度,减少碳排放81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3567万棵树木。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运营管理。现在许多云数据中心也开始逐步采用 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来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


      将智能传感、 IoT等技术结合起来,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实时显示数据中心环境和设备状态、供电与制冷全链路状态、各模块各服务器的工作状态、工作温度。例如,机房内部的数据中心还采用了智能机器人进行日常巡视。利用华为河图虚拟增强现实技术,通过机器人摄像头和传感设备,帮助运维工程师查看机房环境信息,了解室内温度、湿度、通风等情况,实现人均运维设备数量10倍以上


      董理斌还表示:

      “除了在故障发生后怎么运维处理外,利用AI和数据可视化技术,还可以实现运维故障的预防,即在故障发生前就能进行预判,降低对业务产生的负面影响。”


      数据中心建设者


      当前,数据中心建设已被纳入新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政府正在筹划建设相关数据中心。截至2019年,中国的数据中心数量约为74,000家,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数的23%,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正成为趋势。


      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等对数据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本上,数据中心也是一个高消耗能源行业,数据中心如何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对实现我国“碳中和”的目标意义重大。


      今年4月广东省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明确全省数据中心能耗保障相关要求的通知》,提出要合理控制全省数据中心建设的总体规模,2021-2022年除支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及企业建设有边缘计算自用需求的项目(1000个标准机柜以下的小型数据中心)外,原则上全省不再新增数据中心机柜。


      同样的行为其实已经不仅仅发生在广东省。此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有大量数据中心分布。而且这些地区在新的数据中心审批流程中,对于 PUE等能源消耗指标的审核已经愈来愈严格。


      在这一背景下,“东数西算”成为当前数据中心建设的思路,即东部的数据流往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将其储存、计算。


      建立数据中心既要考虑市场供求状况,又要保证以碳中和、碳达峰为目标,降低能源消耗。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基础上,合理地控制数据中心的整体规模,同时对数据中心本身进行提效,将成为今后各地各云厂商投建数据中心所面临的重要课题。